城市数据集团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研究 ——以湖南长沙数据集团为例
一、建设背景与必要性:长沙市的战略定位与实践需求
(一)政策驱动与区域协同
长沙市作为湖南省数字经济核心增长极,积极响应国家《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和湖南省“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依托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战略,推动可信数据空间成为“数字湖南”建设的关键基础设施。
湖南省数据局2025年发布的《关于公开征集可信数据空间项目和行业高质量数据集的通知》,明确要求以长沙为核心试点,探索“产业链数据共享+跨境数据流动”双轮驱动模式。
(二)本地化需求分析
产业数据融合需求迫切
长沙市以工程机械、智能制造、文化创意为支柱产业,但产业链上下游数据孤岛问题突出。
例如,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龙头企业需协同3000余家中小供应商,但因数据共享机制缺失,导致库存周转效率损失约18%。
公共数据开放挑战
长沙市政务数据平台已归集超30亿条数据,但开放利用率不足8%,主要受限于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机制缺失。
跨境数据流动合规压力
长沙自贸区2024年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900亿元,亟需解决数据出境合规问题,避免因跨境数据泄露导致国际贸易纠纷。
(三)战略价值定位
可信数据空间将作为长沙市“智慧城市大脑”的核心支撑,通过构建“一平台三枢纽”(数据流通平台+产业协同枢纽、政务治理枢纽、跨境服务枢纽),预计可带动数字经济规模增长15%,助力长沙跻身全国数字经济十强城市。
二、可信数据空间核心架构:长沙模式的创新设计
(一)分层架构体系
基础设施层
依托长沙国家级超算中心算力资源,部署“区块链+隐私计算”双引擎,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
例如,应用同态加密技术支撑工程机械产业链的产能协同,降低数据泄露风险90%。
规则体系层
创新“数据贡献度积分”制度,参考湖南省“三三制”分成模式(数据提供方30%、平台运营方30%、数据服务商40%),激励多方参与。
例如,长沙医疗健康数据空间通过积分量化医院数据共享贡献,实现跨机构诊疗效率提升25%。
服务生态层
开发“数据工具箱”,集成低代码开发、AI建模等功能。例如,为马栏山文创园企业提供“一键生成用户画像”工具,覆盖短视频、动漫等领域的3000余家中小微企业。
(二)关键技术融合创新
动态数据沙箱
在自贸区试点“跨境数据走廊”,境外企业通过沙箱访问脱敏后的交易数据,原始数据不出境,满足《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要求。
智能合约与区块链存证
针对工程机械行业开发“供应链金融合约”,基于区块链自动完成订单确权与结算,将融资周期从15天缩短至3天。
三、建设实施路径:分阶段推进策略
(一)四阶段推进计划
阶段 |
目标 |
长沙特色实践案例 |
启动期 | 完成平台基础架构与制度设计 | 联合北大长沙院成立“可信数据空间联合实验室” |
试点期 | 落地3个重点场景 | 工程机械产业链数据协同平台上线 |
推广期 | 覆盖70%规上企业 | 自贸区跨境数据网关接入100家AEO认证企业 |
优化期 | 形成“长沙标准” | 发布《智能制造数据共享合规指引》省级标准 |
(二)重点场景突破
智能制造协同场景
在工程机械产业集群试点“工业数据空间”,通过可信环境共享设计图纸、生产进度数据,实现零配件供应周期缩短30%。
医疗健康场景
建设“医联体数据空间”,整合湘雅医院等30家机构的诊疗数据,实现电子病历跨院调阅响应时间<0.5秒。
文化创意场景
开发“文创IP数据空间”,对接马栏山视频文创园,通过区块链存证保护数字版权,侵权追溯效率提升80%。
四、运营保障机制:构建可持续生态
(一)治理体系创新
双层治理架构
成立市级数据空间管理委员会(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营公司(长沙数据集团控股),借鉴湖南省“改革沙盒”经验,建立容错免责机制。
安全防护体系
构建“五维防护”:物理层(长沙云谷数据中心)+网络层(量子通信专线)+数据层(动态脱敏)+应用层(AI风险监测)+管理层(ISO 27701认证),实现安全事件15分钟闭环处置。
(二)生态培育策略
开发者赋能计划
设立1亿元专项资金,为中小企业提供免费数据清洗、建模服务,降低参与门槛。
产学研联动
与国防科大、湖南大学共建“数据要素创新中心”,定向培养复合型数据工程师。
五、效益评估与挑战应对
(一)量化效益指标
经济价值
目标3年内带动数据交易规模突破80亿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20%。
社会效益
实现90%政务事项“零材料提交”,公众满意度提升至95%。
(二)关键挑战与对策
挑战类型 |
长沙应对策略 |
部门数据共享阻力 | 推行“数据开放度”绩效考核,将部门数据贡献与财政预算挂钩 |
跨境合规风险 | 联合长沙海关试点“区块链+白名单”机制,实现数据出境全流程可追溯 |
技术标准碎片化 | 主导编制《中部地区可信数据空间互联互通标准》,推动区域协同 |
六、长沙模式的启示与展望
差异化发展路径
区别于深圳“全域开放”模式,长沙聚焦“先进制造+自贸区跨境”双特色,为内陆城市提供可复制经验。
技术融合方向
探索“隐私计算+工业互联网”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实现设备数据实时分析不出园区。
生态扩展计划
3年内培育100家本地数据服务商,形成“数据采集—治理—交易—应用”全链条生态,打造中部数据服务产业集群。
实施建议:
政策协同:争取将“长沙可信数据空间”纳入国家“东数西算”工程节点,获取中央财政支持。
标杆打造:推动工程机械数据空间申报国家级创新案例,形成“长沙—株洲—湘潭”跨市联动示范。
国际合作:依托自贸区开展“中新(新加坡)数据走廊”试点,探索跨境数据流动国际规则。
来源:中科儒钧数据,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x41k58buebidMOW-RBqb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