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思路

在当今全球深度城市化和加速数字化转型的大时代背景之下,数据已然跃升为城市发展进程中最具战略意义的核心资源之一。城市可信数据空间这一创新模式应运而生,成为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增强城市经济韧性以及激发创新活力的关键支撑力量。它如同城市的“智慧大脑”,通过有序整合分散在各个领域的数据资源,为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等全方位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引领城市朝着更加智能、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大步迈进。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可信数据空间不仅重塑了城市的产业经济发展模式,还为城市的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机遇,成为当之无愧的引领未来城市发展的全新引擎。

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在城市发展的诸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城市规划方面,它能够基于海量的数据进行精准分析,为城市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等提供科学依据,确保规划的合理性与前瞻性;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通过对建设数据的实时监控与管理,保障工程质量与进度,提高建设效率;在城市管理领域,它有助于实现对城市交通、环境、公共设施等的智能化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升城市运行的整体效能;在公共服务方面,能够根据市民的需求数据,精准推送个性化的公共服务,如医疗、教育、文化等资源的优化配置,极大地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总之,城市可信数据空间是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

一、现存问题

(一)供需脱节严重

当前,城市数据流通面临着极为严峻的供需脱节问题。一方面,数据持有方由于对数据要素流通价值的认知不足,或者缺乏安全合规高效的输出渠道,往往表现出“不愿供”“不敢供”“不会供”的态度,这直接导致了高质量数据源头供给的严重匮乏。另一方面,数据需求方在面对海量庞杂的数据时,却难以找到真正符合自身需求的数据。即便好不容易找到了供给方,又常常因为缺乏规范的数据产品提供渠道,对数据的合规性存在疑虑,从而“不敢用”“不会用”,使得市场需求难以被有效激活。对于那些仍处于数字化转型初期的行业或企业而言,数据驱动业务的能力尚未建立,成规模的数据应用场景也尚未得到充分激发,这进一步加剧了供需之间的失衡状态。

(二)互联互通难题

城市数据在互联互通方面存在诸多难题。数据处理和共享交换需要专业的技术服务支持,但目前市场上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导致专业化的技术型和服务型主体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这一现状使得数据产品标准化程度较低,交付服务履约成本过高,严重阻碍了数据生态组织之间信任和协同机制的建立。数据在不同系统、平台和组织之间的流通受到极大限制,无法实现高效的互联互通,数据资源难以得到充分整合和有效利用,从而制约了城市数据价值的最大化发挥。

(三)合规管理挑战

随着数据相关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城市数据流通在合规管理方面面临着巨大挑战。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使用和共享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企业或组织缺乏相应的合规管理能力,也缺乏安全可信流通技术的有力支撑。同时,市场上缺乏完善的数据合规流通利用规则以及第三方合规咨询与服务的有效供给。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导致数据在跨主体、跨领域流通时困难重重。尤其是城市公共数据,其蕴含着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但由于缺乏可靠、可信的载体,其安全性和合规性问题备受关注,严重制约了公共数据的高效流通,阻碍了其在城市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二、建设目标

 (一)构建基础设施

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应以公共数据供给为有力牵引,以授权运营为有效机制,积极带动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的深度融合应用。其核心目标是构建一个强大的基础设施,该基础设施必须具备全方位支撑数据资源发现、协作以及流通规范和标准的能力。具体而言,要具备高度可靠的身份认证、高效的数据互操作、流畅的高效流通和严格的合规监管能力,同时确保操作行为能够全程存证、可追溯。此外,还应具备应对海量、多样、复杂的数据资源加工处理需求的能力,从数据的产生到销毁的全生命周期过程都能实现安全可控,从而为数据开发利用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二)建立规则机制

建立一套完善的规则机制是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的关键环节。通过制定统一的运营规范、接入认证标准以及数据互联互通规范等,明确各个参与方的责权边界,建立起有效的标准体系和空间管理体系。对参与方的身份及其所提供的数据和产品服务进行严格的符合性评估,制定清晰明确的数据资源发布、共享、开发利用规范,以及公平合理的收益分配规则。借助标准化的手段,确保所采用的技术、组件功能以及政策和流程均遵循一致的规则,从而大幅降低参与方的合规成本和信任成本,促进城市可信数据空间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打造生态系统

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数据生态系统是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的重要目标。吸引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其中,形成动态平衡、良性循环的数据生态。在制度层面,建立健全全面的数据管理、授权、使用和监督管理体系,确保数据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技术层面,持续强化数据基础设施的功能和性能,不断提升数据处理和流通的效率;在市场层面,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各方积极性,形成从数据产生到价值释放的完整过程,实现多方共赢的价值共创局面,推动城市可信数据空间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基础设施

(一)采用合适架构

结合国际通用参考架构,并充分考虑我国数据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城市数据空间应采用集中式和分布式相结合的联邦架构。这种架构具有独特的优势,例如,在一些城市已经实现公共数据汇聚的情况下,公共数据可以通过中心化方式高效接入空间,而其他分散的数据资源则可通过点对点方式灵活接入。这样的联邦架构兼具了灵活性与兼容性,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城市的数据资源特点和应用需求。无论最终采用何种具体架构,数据空间都必须拥有一个功能完备的数据流通利用和运营管理的公共服务平台,这是实现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各项功能的重要基础。

(二)提供关键服务

该公共服务平台至少应具备四类关键的公共服务能力,以有效降低空间主体的参与门槛。

一是分布式数字身份和信任管理能力,在跨主体交互高度依赖信任的背景下,数据空间需为参与各方提供统一的身份认证机制,确保每个实体的身份在数据空间中都能被可信地识别。同时,建立并管理各方之间的信任关系,保证参与者的数据访问严格符合预先设定的信任规则,并通过执行访问控制策略,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参与者才能按照预设规则访问特定的数据资源。

二是数据目录及数据服务管理能力,数据目录作为数据可发现机制的核心,要求对数据资源进行清晰准确的描述,使其他参与方能够全面了解资源的属性、用途和使用限制等信息,以便空间中的所有参与者都能够方便快捷地发现和订阅满足自身条件的数据资源。同时,建立对数据服务的有效管理机制,确保数据资源和服务的质量,对数据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准确计量,便于追溯数据的流动和使用情况,并为清算运营和收益分配提供有力支持。

三是基于控制策略的可控数据共享和流通能力,参与方能够根据自身需求制定和执行数据的控制策略,对数据的流通范围、使用过程、使用方式等行为进行精准控制和管理。在数据的全生命周期中,确保数据按照设定的规则被妥善处理和使用,从而切实保障各参与方的合法权益。同时,提供完善的数据保护机制,采用一系列先进的安全措施保护数据的完整性和机密性,确保敏感数据的使用完全符合隐私和安全要求,有效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事件的发生。

四是合规性治理能力,此组件的主要作用是确保数据空间内的所有活动都严格符合相关法律和监管要求,建立起可信数据空间的治理框架并降低合规成本。通过制定标准化的接入认证和监测流程,对加入空间的数据资源和服务进行严格的合规性审查,确保其符合数据空间的规范要求。可以借助智能合约等先进技术手段明确数据空间中各参与方的权利和义务,清晰界定数据或服务提供方与消费方之间的责任关系,保障数据流通和使用的合法合规性。利用区块链等技术,提供透明的操作记录,便于后续审计和追溯,实现安全可靠的合规管理。

四、生态建设

(一)多元主体协作

在城市可信数据空间中,多元主体的协作至关重要。政府部门作为公共数据的主要提供者和数据产业发展的积极推动者,在确保数据安全和合规的前提下,应积极主动地推动数据的开放和流通,为数据空间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和政策支持。企业作为数据的主要生产者和使用者,或者作为数据开发、供需撮合、合规审计等第三方服务提供者,通过参与数据空间,能够实现数据的价值变现,推动业务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科研院所凭借其专业的研究能力,为数据空间的发展提供前沿的理论指导和先进的技术支撑,助力解决技术难题,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社会组织则可以在标准建设、数据伦理、社会监督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促进数据空间的规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各方主体通过紧密协作,共同为数据空间提供丰富多样的数据产品或场景解决方案,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

(二)引入优质资源

积极引入高质量的数据资源是塑造城市可信数据空间生态系统活力的重要内容。数据资源来源广泛,涵盖城市运转中的公共数据、经济活动中的商业数据、社会生活中的民生数据等多个方面。通过建立科学的数据质量评估和筛选机制,确保进入可信数据空间的数据都是高质量、有价值的。在可信数据空间运营过程中,针对各产业的不同需求和规则,充分发挥产业场景的聚合效应,积极引入产业相关数据资源,建立多个产业子空间,如金融、交通、健康、绿色低碳等子空间。通过这些产业子空间的建设,可以构建起多元参与、共赢共享的城市数据生态系统,使每个参与者都能在数据空间中精准找到自身的价值定位和发展机遇,从而充分释放数据要素的巨大潜能,有力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城市整体向着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五、实例借鉴

(一)上海探索成果

上海在城市数据空间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果。上海数据集团联手浦江数链、上海CA、联合征信等,与多家金融机构深度合作,共同打造了多元主体参与的金融子空间。他们基于区块链和隐私计算技术,巧妙地将公共数据与多源企业数据进行融合,成功开发出金融数据产品服务。通过使用数字身份、企业数字卡包和可信授权服务等先进技术手段,搭建起了可信流通技术体系,将传统繁琐的授权书签署流程从5 – 10次大幅减少至仅1次签署,并且实现了从事后人工授权审计向自动审计的转变,极大地提升了信贷效率和审计效率,为金融行业的数据流通和业务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经验推广价值

上海等地的成功实践为其他地区开展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和借鉴。这些实践经验能够帮助其他地区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的关键要点和有效路径,有助于解决数据流通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如数据供需脱节、互联互通不畅、合规管理困难等。通过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其他地区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

来源:数字菁英网整理,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eKNzzWv9npGzhkpXjbiRvQ,转载仅为传播知识之目的,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055100335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support@anyong.net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SHARE
TOP